陈宫的智谋怎么样?如果听从他的计策,吕布还会败给曹操吗?
此时,吕布进入濮阳,而陈宫负责夺取尚未归附的东阿、鄄城与范县。
然而,荀彧与程昱早已决心保住这三县。
于是,陈宫与荀彧、程昱的智者之争拉开了序幕。
然而,陈宫在每一个步骤中都慢人一步。
(1)首先,陈宫派氾嶷进攻范县,但程昱抢先一步,劝动范县县令靳允与自己联手。
程昱回到东阿时,正好经过范县,并鼓励靳允站队,配合他立下“田单之功”。
氾嶷已到范县,但未稳住阵脚。
在程昱的鼓动下,靳允派人伏击了氾嶷,成功保住了范县。
(2)接着,陈宫准备攻占东阿、鄄城,但他不得不经过仓亭津。
然而,陈宫一到仓亭津时,发现程昱早已派兵抢占了渡口!
这意味着陈宫无法渡河,也无法威胁到东阿和鄄城。
因此,陈宫三次出击的计划屡屡失败,“智而迟”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陈宫确实拥有智谋,但在军事行动上,他的反应总是稍显迟缓,明显逊色于郭嘉和荀彧。
而且,吕布常常不听从陈宫的建议。
因此,陈宫的许多计谋并未得到实施。
这让他感慨:“如果吕布听从我的建议,他未必会被曹操捉住。”
然而,这样的假设靠谱吗?
史料中明确记载了吕布拒绝了陈宫的两次重大建议。
从这两次建议来看,若吕布采纳陈宫的策略,虽然形势可能会有所好转,但局面仍难以扭转。
198年,曹操进攻吕布,抵达彭城。
陈宫提出迅速出击,借助敌人疲惫,“无不克也”。
吕布却不同意,计划等待曹操过了泗水后再出击,将曹操困于泗水之中。
然而,等到曹操攻城时,吕布未果,最终大败,身边的勇将成廉被俘,吕布军气势全失,被迫退回下邳。
从这个角度看,陈宫的建议确实更好,但仍无法改变结局。
吕布想要趁曹操过泗水后再出击,想复制项羽在睢水的成功,但无奈吕布未能在野战中击败曹操,证明他的战略失败。
即使采纳了陈宫的建议,也未必能如他说的那样“无所不克”。
曹操在进攻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,并派陈登作为向导,巧妙绕过了吕布的设想。
陈登熟悉当地地形且足智多谋,使得吕布和陈宫的打算难以实现。
当然,如果采纳陈宫的方案,吕布可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,而不像后来的局面那样一败涂地。
但即便如此,吕布仍然无法逆转局势。
陈宫的策略有其价值,但也未必能改变大势。
接下来,曹操进攻下邳,陈宫提出:吕布带领精锐步骑出城,而自己和高顺带领其他部队守城,互为犄角。
吕布准备采纳这一计划,但吕布的妻子却表达了反对意见,担心陈宫会反叛,导致吕布不敢出城。
最终,吕布放弃了这一计划。
虽然吕布在野战中失利,但依然保有强大的并州骑兵战斗力。如果将其困于城中消极防守,结果无疑是不明智的。
陈宫的建议显然更为合理,吕布最终也认可了这一策略。
然而,陈宫的建议虽有可取之处,仍难以翻盘。
这场计谋较量,不仅仅是战略的对决,还是指挥官在灵活应变上的较量。
吕布和陈宫的组合虽有一定优势,但未能克敌制胜。
同样,吕布的军心也动摇,妻子对陈宫的背叛之虑使得局势更加复杂。
因此,陈宫的建议虽可为,但无法挽回大局。
陈宫虽然拥有卓越的智谋,却无法与如荀彧、郭嘉、程昱等顶级谋士相提并论,甚至在关键时刻,总是稍显迟缓,无法扭转乾坤。
他不是范增,无法力挽狂澜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