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管通路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明确提出: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30%的患者暂不建议进行内瘘成形术。原因:基于加重心脏负荷。

LVEF>30%患者可以建立内瘘,正常透析过程中,血流量达到350-400ml/min(美国)、150-280ml/min,其对原内瘘血流会有影响吗?会加重心脏负荷吗?严格意义上讲,多多少少会有的,只不过正常情况下,这些都可以在心脏的代偿范围内,相对比较安全,但遇到低血压了、心衰了,需要谨慎一点为好,请看相关理论依据:血流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公式为:Q=V×A,其中Q表示血流量,V表示血液的平均流速,A表示血管的截面积。

美国血管通路要求3个“6”原则,血流量600ml/min 血管内径6mm,流量=血流速度*血管截面积

600000立方毫米/min=V*3.14*9平方毫米 V=21231.422505mm/min=21m/min

16G穿刺针外径1.6mm,血流量300ml/min

V=300000/3.14/0.64=149283.43949

意味着穿刺针内血流速度=149m/min,因穿刺针内径会更小,实际流量会比这大

即便是血流量200ml/min

V=200000/3.14/0.64=99522.292994

即为99.5m/min也远高于血管内的血流

无疑由于血泵的推动作用,对血管内血流起到了加速作用,也就是说血流速度越大,其对心脏的负荷越明显,这也是为何掉血压的时候,要把血流速度调下来的原因吧,另一个就是降低血透效率减少溶质清除,提升渗透压。正常心功能的患者,这些都可以在代偿范围内,除非心衰了、低血压了,我们需要关注流量、透析液流速。

@xiaospring @丁香通讯员 @丁香肾脏泌尿频道 欢迎各位参与讨论,不当之处敬请指正,如有相关的文献数据,敬请分享,谢谢!